中國鋯業的發展是艱苦和曲折的,但對世界鋯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。中國鋯業的發展歷經下列幾個階段[3] 。
20世紀60年代,中國曾經用碳氯化法生產過無鉿的核用金屬鋯,那時有上海紅色冶煉廠、901廠、錦州鐵合金廠;同時還有上海五一化工廠、北京有色金屬熔煉廠、水口山六廠和河南焦作化工總廠,用硫酸法生產氧化鋯。由于我國核工業尚未發展,氧化鋯未能在工業上取得應用,生產技術、產品質量、環境污染等都存在嚴重問題,資金也比較困難,因此,這些工廠的規模一直未發展起來,大部分工廠停產、轉產、關閉,只有少數工廠保留、待觀、試驗。
20世紀70年代中期,由于國外氧化鋯應用的發展,影響了中國。特別是氧化鋯在衛生陶瓷方面的應用,促進了氧化鋯的發展。但由于原有的工藝技術落后、工藝流程過長、產品質量差、環境污染嚴重等,迫使人們進行氧化鋯生產工藝的改進研究,以后就確立了現在工業上應用的NaOH燒結和HC1分解工藝生產氧化鋯,并于1978年建立第1家按NaOH燒結工藝生產氧化鋯的工廠——宜興化工廠。與此同時,在湖州也建立了一個小型的生產廠。產品質量在當時(在國內)還是比較好的,但規模都比較小。因為當時在國內氧化鋯的應用還是很陌生的,所以銷量不是很大。
由于氯氧化鋯的生產工藝復雜,環境污染嚴重,為了保護本國的利益,發達國家幾乎把這個低利潤、高能耗、高污染的前期生產工藝去掉,而保留高效、無污染的深加工工藝。因此發達國家氯氧化鋯幾乎都停止生產,從國外采購氯氧化鋯原料,這樣就促進了中國鋯工業的發展。隨著1980年中國向世界市場開放,氯氧化鋯開始出口,宜興化工廠規模得到迅猛發展。這也許是中國鋯工業發展的轉折點。隨著外貿的擴大,鋯化學制品品種增多,產量增大,企業效益良好。由于利益驅動,這時在國內發展了一批新的企業,生產能力有所增長,但生產量跟不上生產能力。
到了20世紀90年代[4] ,南非、澳大利亞的鋯英砂進入中國,鋯化學制品的質量、工藝技術水平、回收率均有所提高。同時,根據國外客商的要求,鋯化學制品的種類也擴大了。在利益的驅動下,生產廠家進~步增多,鋯英砂供應充足,原材料價格下降。氯氧化鋯出口量猛增,促進了中國鋯化學制品工業的發展。但由于信息交流不暢,企業間缺乏溝通,國內氯氧化鋯的生產廠家增加太多,企業相互競爭,相互壓價,價格下跌。同時由于產量猛增,技術和檢測手段跟不上,產品質量下降,環境污染嚴重。不利于我國鋯化學制品的發展。這時期的產量約為20000t。
1990年以后,世界鋯化學制品市場擴大,鋯陶瓷顏料、釉料需求量大增。西方國家在中國建立了許多生產陶瓷釉料的合資企業,導致ZrO 的需求量大幅增加。這大大刺激中國鋯化學制品的發展,新建工廠蜂擁而上,原有企業生產量連續增產O在中國,第1次出現了鋯化學制品供大于求的現象,產量達到40 000-45 000 t。價格下跌,企業效益明顯下降。最近幾年,中國鋯化學制品有了更大的發展,但由于鋯英砂短缺。原材料的漲價,企業之間的競爭加劇,鋯化學制品的價格偏低,庫存增加,致使企業陷入困境,甚至出現嚴重虧損,小工廠瀕臨關閉。
目前,中國的鋯化學制品的產量大約在70 000-75 000 t,庫存量在10 000 15 000 t。資金積壓嚴重,有些工廠停產,而有些工廠在擴產。所以,目前中國的鋯業發展不容樂觀。(鋯粉廠家)